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3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力加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3 17:5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力加印象  (一)

             ——  一个普通人

初见李力加完全在不经意间,当我提前半个小时进入会议室刚找到个座位坐下的时候,进来一个高个,提一个摄像机的包,虽然先前特意去百渡看过李力加教授的一些文章和照片。可当这么一个穿着灰色夹克,提着摄像机包的人匆匆出现在我眼前时,虽然脑海中一闪而过可能他就是李力加教授,但我依然固执的以为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是来拍录像的。因为会议室还只三三两两两个人,于是便和这个摄像的人相视微微一笑,算是两个都有点过早来的人的简单招呼!于是他在那安静的摆弄相机和电脑,我看着……

当来听讲座的老师陆陆续续进门,喊这个人“李老师”并握手的时候,我才听到这个高个子说一口浓厚的山东普通话,这时候才想到把“李力加”这三个字和他联系起来。

原来他就是李力加,从他的脸上、举止中看不出年岁,看不出响当当的头衔,看不出成绩、荣耀和骄傲,眼前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一个人。

不经让我想起大学时代的一些教授,其貌不扬、朴实无华,甚至常能在讲座现场看他忙着搬椅子、安排座位、倒水、搞卫生,可当他往主讲台上一坐,主持人说这是著名的某某教授的时候,思维往往会来个急转弯,尽管迅速调整自己脑中的印象,但还是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见过多位大师、专家,很多次有这样的感觉,可其实名人也是普通人,往往因为仰慕而产生的对名人的高期待和漫无天际的的想象,会使人以为名人应该有名人的模样,可名人也就是普通人,你无法从外在去判断。

当沉浸在名人的博学、专业、探索中,感受着他的精神、力量,听着他的观点、论述、实践、成效的时候,那种期待,那种仰慕又油然而生了。

李力加印象(二)

             ——发现美的眼睛

听李力加教授的讲座,会感觉心潮澎湃。李教授强调艺术的重要性,希望在学校美术教育和校外美术教育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和谐,解决美术教育“飘”的现状。他呼吁大家关注艺术、感受艺术。李教授从被斯坦福大学提前录取的李昂的经历讲起,紧贴生活,逐步展开艺术与艺术家的话题。他认为艺术就是独特新颖的形式,就是象征性意义的思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对不满的宣泄、对生活的提升都是通过艺术来实现的。孩子也往往容易通过艺术来表现他们的心理,表现他们的世界。艺术需要跳出生活,以独特的方式方法去发现、去创造。
       
谈到艺术的创造,李教授说,重复不是艺术,艺术家都是有创造才华和能力的人,艺术更需要一种“傻傻”的执著,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

每个人都有“两”双眼睛,一双是普通生活能力的眼睛,另一双就是审美的眼睛,秋天的叶、冬天的树、路边的石头---美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发现美的眼睛,就要从身边做起,从平常事出发去发现艺术的存在,习惯是艺术,敏感是艺术,有选择的敏感,这就是审美。
       
李教授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一定要将自己的生活艺术化,通过艺术化的学习和成长,去开启自己的潜能,改变自身的处境。

李力加印象(三)

——教学活动的个性魅力

12月11日上午听李力加老师上课。天气有点冷,下着零星的雨,从小班赶过去进入教室的时候,课已经开始了。气氛已经有点热,不知道先前做了些什么,当我坐下的时候孩子们正在看PPT上的一些菱叶的照片,当李老师和孩子们谈了谈一些照片的色,形,整体,局部后,就让孩子们来讲一讲自己可能会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重现这些菱叶,几个看起来有点像“领袖型”的孩子滔滔不绝得讲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示范,然后每个孩子拿出自己准备得材料来表现。当时间过得差不多的时候,李老师又请几个特别有特色和创意的孩子来展示作品和交流作品构思。最后在这堂美术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李老师还是给孩子们展示了用PHOTOSHAOP处理过的一系列菱叶的图片以拓宽孩子们的思维和增加具体形象经验。

虽然李老师在后来讲,仅这样一次随机而发的教学活动是缺乏实效性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是喜欢的,他们那么兴致高昂的讨论、回答、创作、展示,这样的课堂活动是富有生命力的。

李老师上课充分展现着他的个性魅力,很是与众不同,平易近人,态度和蔼随机应变又不乏幽默和风趣。

最后他告诉孩子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用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世界,来表现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