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54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卫:我们要读懂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 21:5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卫:我们要读懂孩子

本报记者    文博

黄卫语录:

如果一个孩子能把凳子从左边搬到右边那他就具备了美术行为。

儿童美术教育就是生活的迁移。

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首先要学会读懂人,然后读懂你的专业。

懂专业不懂教育和懂教育不懂专业都不是合格的美术教育工作者。

一个老师必须是这个行业的实验者和分解者。

记者:6月11日,据报载南方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受灾。从武昌坐D字头火车到长沙用了3个小时,下车后,天气阴沉、闷热。此行长沙的目的是采访黄卫,黄卫和他创办的小鱼儿美术活动基地一直受到少儿美术教育界同行的广泛关注。黄卫很忙,1点30分记者赶到小鱼儿美术活动基地的时候,他正准备出席一所幼儿园的“创意美劳”公开课,从活动过程到活动达到的效果甚至材料准备,黄老师都做了详细的布置和安排。接下来他还有一节美术课,上完课已经是晚上9点。我的采访就是在这些活动的间隙完成的。黄卫曾是一名优秀的校内美术教师,并在学校担任重要领导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18个年头。从校内走向校外是他人生的转折,如今黄卫和他创办的小鱼儿美术活动基地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在改变人们对少儿美术教育社会化功能的传统认知。


张文博(以下简称记者):1988年你从湖南一师美术班毕业,当时还没有艺术系。1989年就在长沙市青少年宫兼职带一个班的美术课,带了3节课,到第4节课的时候,家长就开始集体反对您继续带课,为什么?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接受了你?
  黄卫(以下简称黄):主要是当时别人都不能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别人都还是很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我却要从美术教学的功能方面入手。当时大家学习美术很功利,他们觉得小孩子学绘画是一种专业。人们普遍都是从技术功能上认识美术的,而不是从教育的层面理解美术。我当时确实有点措手不及,但也没有沮丧,我相信自己的教学方法,于是在上第四节课之前,便通知家长来听一节课。我意识到这节课上下来,得不到家长的理解,那就无法在青少年宫立足了。后来的结果出乎我的预想,我从教育的立场谈了很多我的想法,谈了美术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结果家长反响强烈,教学方法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一学期下来,我已经带到了四个班的课。

  记者:说到这里,我感同深受。80年代末,大家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习美术都想通过美术考学,找工作。当时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在这个前提下,你要说美术教育对儿童心智开发有多么大的价值,显然不会引起很多人重视。青少年宫在那个时候可能就是老大哥的形象,不像现在,它也面临着市场的抉择,生源也受到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的冲击。
  黄:这个你可以联想到当时的供销社,开始大家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都很好,之后这个摆摊,那个设点,出现了个体经营者,慢慢地供销社就被冲击掉了。目前青少年宫也是这样,青少年宫要想维持下去,必须有一批懂教育、懂专业的老师,当然在他们那样的工资体系下,很难留住优秀的老师。

  记者:你最早在青少年宫上课是怎样的?
  黄:1989年刚去的时候上一节课讲课费十几块钱吧。1994年左右拿到了二十块。一节课两个小时,所以说是非常廉价的。你可以想,校内的老师一方面是出于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热爱,另一方面既然走出来了,就同时要考虑的回报,他不会傻到不考虑任何报酬。我既然付出了,又做得这么好,你就应该承认我的价值,否则他就会走的。就像到我这里讲课的老师,上一节课给50块钱,他是看你黄老师的个人魅力来帮忙,一学期可以,两学期还可以吗?就像我原来给青少年宫上课,上了6年,我也算青少年宫的元老了。当时能上青少年宫黄卫的班是荣幸。
  现在有些青少年宫的老师,家长一问他,说是某大学的美术专业学生,家长是外行,一听是大学美术专业的,就感觉这样的背景教学生绰绰有余,其实根本不懂教育是什么,懂专业不懂教育不行,懂教育不懂专业也不行,这两方面一定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我说教好学生的第一点,读好人;第二点:读好你的专业、分解你的学科,你能将一个知识点分解,你要有分解这方面的能力。

  记者:读人这个观点很新。听了一堂你的课我很有感触,孩子们在你的课堂总是很放松,在你诙谐幽默的语言中,孩子既掌握了知识,又加深了技法学习。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
  黄:儿童你不可能要求他生吞一个东西,作为老师,你必须成为一个项目的实验者,就像版画,你就是这个方面艺术的实验者。站在教育的立场,你会明白每个实验都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么怎样把这些问题分解了,做多次试探,而不是要求学生一次吃掉,那就是生吞,那是吞不下去的。当好一名优秀的老师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很难。很多人就是没转过弯来,讲穿了,第一还是读人,你读了很多书本上的东西,没用!你可以不去读书本,你去看这个孩子的眼神,你去感觉他的每一句语言,在你的脑子里会投射出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个你一定要很清楚,高水平的老师,比如谢丽芳、龙念南、杨景芝,他们对人的阅读水平相当高,在孩子面前呆5分钟,就知道这个孩子是什么状态,这个孩子需要什么,他们都知道。一个老师达到了这个状态,读人就没问题了。同时要让孩子感觉你这个老师太伟大了,什么都行,孩子就崇拜你,不能让孩子感觉老师还不如自己,一次、两次所做的东西都无法实现,他失望的就不是自己,而是这个老师。

  记者:说到这里,我插一句,你觉得老师表现得高明于学生,让学生感觉老师什么都懂,会不会让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有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适当地给孩子留些不足和遗憾,哪怕有些遗憾是老师自己制造的,会让学生有种战胜老师的欲望,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些老师遇到学生指出了自己的某种不足会下不了台,而有些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也不一定正确,你遇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处理?
  黄:我可能刚才说的不够明确,是这样的,学生崇拜你是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不是说无所不能。老师的示范作品让学生遥不可及与学生的提问、遇到的问题都能给出合理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记者:包括与课堂无关的吗?
  黄:与课堂有关的,也包括无关的。比如一个学生跟我说:“你知道吗?今天我奶奶过生日了。”然后,他也会给你讲些问题,比方说他今天摔了一下。一般老师才不会管这个,那我就在想,他什么事情才会哭脸,可能自己做事情很拖拉,被妈妈批评了,这个时候我就要问他了,是不是你不喜欢黄老师了,黄老师说的什么让你无法做到?其实这些都很重要,这就是老师的阅读能力。你是全面地阅读孩子,包括课堂以外的。又回到刚才说的,其实你看我的示范,我不是完全示范,你一但完全示范了,学生就丧失了完全发挥的空间。我只是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画树,我不会提供孩子一个完整的树的形象,我也许只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但在孩子心中他已经有了树的形象,我会告诉他们,树是有感情的,你们见过弯腰的树吗?你们见过受伤的树吗?见过一片树林吗?等等,美术的功能就是打破儿童对固有世界的认识,培养他们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能力。

  记者:你由一个校内美术教师到校外美术教师,又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你参与了湘版国家标准教材编写与湖南省十五规划美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又以少儿美术教师的身份到日本交流。提到日本之行时,你说受益非浅,能具体谈谈吗?
  黄:日本的儿童美术教学很关注孩子的个体状态,就是“读”孩子,“读”人。他们的老师会花很多心思与时间做“读”的工作,比如个体造型符号、色彩喜好、生理条件,乃至关注孩子画线条时的那种拙态。国内老师可能花在文本上的时间比“读”的时间长得多。另外一点,在选择材料上,他们都会让孩子自己选择材料,不强调一致性,这样就给孩子更多自我发展和选择的空间。

  记者:黄老师,感谢你今天接受我们采访,同时希望你多关注本报.
2#
发表于 2014-11-28 11:54:24 | 只看该作者
在读懂孩子这一点上,应该是最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