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国小教科书之陶艺教学设计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2 22:0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教育上有所谓的「开放教育」、「方案教育」、「森林小学」等教改策略,其目的都是希望打破教室围墙藩篱,达到走出教室、回归生活的条件。

    九年一贯艺术教育内容强调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观念,认为接触艺术并不一定要到美术馆或音乐厅,在生活中也可体验到艺术美的存在,用心去观看大自然风景的颜色、动植物的姿态等(自然美),人们也可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在生活中创作艺术(人造美),其目的就是希望国人从生活中培养敏锐丰富的观察及感觉能力。

    Efland(1999)认为生活艺术课程的范围应从自家和小区开始,从熟悉的美感事物出发,才能找到文化认同,进而对小区有所欣赏与体认,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学生能在他的生活世界中应用到课本所学知识(吴爵汝,2004)。

    现阶段国小视觉艺术教育内涵融入「多元文化」与「生活中心」两种理念,希望达成「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所谓「全人发展」就是启发儿童的表现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人格健全发展(周伶纹,2002)。姚世泽(2002,美育双月刊-128期,17页)指出艺术与人文课程内涵具下列特色:1.重视课程组织架构统整性,单元与单元间的连贯性与相关性。2.教学方面以体验觉察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3.强调和生活经验结合的适性教育。4.应用科技在艺术教学上,并加强创造思考能力。5.培养能面对社会变迁的能力,使学生具生存、竞争及实践能力。6.强化学生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7.教材重视乡土观和国际观8.重视信息时代来临,教师应力求教学创新,以因应挑战。

    (二)陶艺教学特色与问题综合四家出版社的视觉艺术教学分析,可以发现视觉艺术教学特色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中心,课程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听到或触摸的到的事物。因为强调统整,所以配合音乐和表演艺术,成为一个主题概念下的课程内容,提供学生发挥多元智慧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均衡发展。根据各版本之陶艺教材分析,归纳以下四点特色:

1. 以生活为出发点,利用生活经验或生活事物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透过造型游戏或影像展现方式来激发学生感受力。3

. 重视学生想象力、创作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4. 强调合作学习,学习如何和他人互动讨论、凝聚共识,共同合作展开行动。

    因为视觉艺术教学时数的减少,且课程内容强调生活化,所以普遍造成课程内容广度及深度不足的问题,就陶艺教学方面,归纳出以下四个问题:

1. 陶艺教学单元的内容和时数普遍不足。

2. 只着重在人物或动物的捏塑,缺少生活实用器物或生活装饰品的制作单元。

3. 虽然强调学生创作力的发挥,但缺少创造思考教学策略,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动脑筋去思考制作和传统造型或生活实用性上功能相异的陶器作品,打破学生旧有的刻板观念。

4. 学校师资缺乏,故无法有足够学养实施陶艺教学单元,因设备缺乏缘故,没有练土机或烧窑等设备,无法进行土的再制,造成土的回收处理困难,缺少上釉及烧制等后续工作,作品更无法长久保存,是最可惜之处。所以课程内容安排以捏塑为主,其余后续步骤如上釉、釉烧等均省略不提,让学生失去了解制作陶艺作品全貌的机会。

    四、台湾陶艺教学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一)国小视觉艺术教育未来走向国小阶段的视觉艺术教育从以往重视技巧媒材,到现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的是人文素养的提升,打破以往艺术课程就是要培养艺术家的迷思概念。太早分化学校中的一般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对学生是弊多于利,重点应在于接触艺术领域的扩大,而不仅是技术与媒材的训练(张美艳,2002)。

   最近几年有许多学者对于国小美术班(菁英教育)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进行讨论,有人认为与其将资源投注在美术班少数学生身上,不如成立美术资源中心,让全部学生都能雨露均沾。所以在国小阶段,其实并不适合太过于投入某种学习活动,应该让学生接触多方面的艺术,如果心智成熟后再投入自己有兴趣的艺术活动,甚至将喜爱的艺术转变为谋生的职业,如此才不会造成揠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二)陶艺教学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艺术最好的呈现是在生活中,有机会到欧美旅游的国人往往会惊讶于外国人生活质量的优良,原因是欧美人士在不知不觉中已将艺术美感落实于生活中,这是种生活习惯或态度,并不是花大钱刻意的塑造。然而在现代台湾社会,生活文化还是被忽略而无法进展。那要如何重视生活文化呢?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提出生活美学与艺术生活化的意见,汉宝德(1999,页16)认为可从两层面着手:

   「1.应用艺术,又称实用艺术,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具上添加艺术成分,除了可以增加生活的丰富性,也可提高日常生活美感。2.精致艺术的鉴赏」。以第一点应用艺术来说,我国的陶瓷艺术正是最普遍的应用艺术,因为陶艺设备花费甚多,所以国小陶艺教室尚未普及,但是陶艺教室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增加中,政府、学校和家长都意识到陶艺教学对学生的价质性,不但可支持美术教学和社团活动的推行,也提供小区民众培养艺文兴趣的机会。蒋勋(2000)指出:「台湾美术教育问题在于失去美的主体性,美的主体性就是清楚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生态、历史文化、生命价值有关」。

    陶瓷作品在生活上处处可见,接触机会很多,从庭院的花盆、到客厅的茶具、壁饰等,乃至于厨房、浴室都是陶艺作品可以发挥的场所,而餐厅是用到陶瓷最多的地方。因为陶瓷艺术本身具有丰富的的传统文化性和生活实用性,所以在国小时就实施陶艺教学,会易于让学生逐渐了解到美的主体性为何。

    笔者因为有自编陶艺教材和三年陶艺教学经验,体认到未来陶艺教学,应该具备下列四项原则:1. 重视美感态度的养成,让学生多看、多接触、用心去感觉陶瓷艺术之美。2. 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教材,强调课程要和生活文化、生活环境联结。3. 安排创造思考的教学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4. 陶艺课程的安排需达到认知、情意和技能三项教学目标。

    根据教科书研究分析结果,笔者提出四点建议,以作为改进国小陶艺教学的参考:1. 陶艺教学应该纳入艺术与人文课程,并设计具有继续性和程序性之课程。2. 国小陶艺教学的设备应该补充、课程内容应该加深加广,并符合儿童生心理发展阶段。3. 陶艺教学的策略应多样化,以活络学生思考力与行动力,并兼顾学生情意和技能方面的培养。4. 可将陶艺教学活动带到室外,以学校或小区环境的议题为主,鼓励以合作学习方式共塑成品,建构出作品的精神内涵。

    五、结论一场视觉艺术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往往会有较高的期待,虽然教学结果往往不符心中的理想,但是师生能在教案编写与教学过程中去发现什么、体验什么,应该才是最重要的。透过本章之研究分析,让笔者对陶艺课程的编写要领有更深的认识,了解陶艺教学必须走的方向,也不断省思如何在教师要求与学生接受程度之间取得平衡。课程作为一种文本,是一种知识的再现,谁的知识?谁来决定?谁来诠释(2002,李文富)?不论何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能编写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才不致于得到学习反效果。

    笔者常想,要选编什么样的陶艺课程教材?陶艺教学本身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实施什么样的陶艺教学活动才能对学生有最大的帮助?尤其是乡下学生,长期处于文化和信息不利的环境下,再加上家庭教养功能长期不彰,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或素质日益低落,造成城乡(学生程度)差距愈来愈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的提供更显的重要,笔者成长于乡下,目前也在乡下从事教育工作,对此情况体会甚多。

   因此,既然现实大环境很难去改变,笔者尝试在陶艺教材或教法上作改变,利用生活环境中可选编的教材,透过创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培养美的心性,让乡下孩童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效,将来才有机会和他人在社会上竞争。

    康光辉(2005)在整理叶俊显(1999)与颜朝卿(1996)对陶艺教育的建言时,发现陶艺教育具有下列功能:(一) 培养创造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二) 训练手眼协调功能(三) 增进立体造型能力(四) 满足学生创作欲望及游戏冲动(五) 艺术治疗功能(六) 文化传承功能(七) 培养审美及鉴赏能力(八) 培养良好工作习惯及学习态度(九) 培养正当休闲娱乐(十) 松弛紧张压力(十一) 增进五育均衡发展。

   最后,笔者认为陶艺课后的清洁整理工作需花最多的人力和时间,是最好的劳动(家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做家事习惯和负责任态度。总之,实施陶艺教学优点很多,当学校普遍重视左脑的语言(语文)和逻辑(数学)训练时,实施陶艺教学则可以增加右脑的训练与开发,达到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因此,当学校有经费成立陶艺教室时,可在正式课程中排入陶艺教学,如此将可易于达到全人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